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旅游  >  西北疯
麦积山石窟文物修复师牟常有:34年来修复洞窟20个
发布时间: 2021-02-08 09:51 稿源: 中国甘肃网   编辑:柳杨春

  现年54岁的牟常有是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的一名文物修复师。家住麦积山脚下的他,从小就喜欢来石窟看师傅们修塑像,时间一长就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兴趣。长大后,牟常有如愿进入研究所工作。春去秋来34载,牟常有为佛像去除“病痛”,在2020年获得“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称号。

  “我愿意在麦积山干一辈子”

  在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之前,生于麦积山脚下侯家庄的牟常有还是大山里的一个懵懂少年。彼时,在自家院落里只需轻轻仰头,他便能看到那座高耸的状如麦垛的山。而此后,让他未曾想到的是,1985年,在足足仰望了这座东方雕塑宝库20年之后,带着一份向往与敬畏,他来到了石窟开始文物修复生涯。从最开始的清扫石窟、整理工具,到为老师傅打下手和泥、砸土、搓麻绳……就这么一直干了十几年,牟常有才有了独立开展修复工作的机会。除了跟着老师傅学手艺,多年来,牟常有还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同行间交流,不断提升修复技艺。牟常有参加工作34年来,始终坚守在狭小的洞窟里,日复一日,使那些积满尘埃的壁画和残破不堪的佛像重现光彩。他潜心实践,不断提高文物修复技艺,并借鉴敦煌经验和现代技术,独立或参与修复了麦积山洞窟20个,大小塑像、影塑160余身,壁画60余平方米。牟常有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也愿意在麦积山干一辈子,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春去秋来34载,一刀一刀轻轻修复……牟常有用一双灵巧的手,将自己与麦积山紧紧地交融在一起。2020年5月,牟常有获“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称号。

  由于壁画的纹路非常细,长时间用眼,特别容易头晕眼花,这个时候牟常有也会伸伸腰,放眼看看麦积山的景色,一方面调整心情,更重要的也是为了文物安全考虑。牟常有说:“麦积山上一天一景,百看不厌。忙碌的间隙,抬头看看被白云环绕的麦积山石窟,心情瞬间就变轻快了,也有干劲了。”

  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下去

  壁画表面起甲,就好比人的皮肤脱皮,塑像骨架坏了,就像人的骨头断了……面对这些,就要认真检查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根据病状开处方。牟常有说:“修复的时间,根据文物‘病情’而定,相应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需要修复师因地制宜。不同文物的修复难度存在着天壤之别,有的文物修复一天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好几个月,半年以上也并不少见。”

  在麦积山工作的34年间,牟常有的修复技艺日益精湛,对拉、锚、粘、托等现代技术及塑像骨架更换、壁画小桩挂麻等传统工艺掌握透彻。更难得的是他特别重视技艺传承,毫无保留的一点一滴地传授给他人,为麦积山先后培养保护修复人员10余人,对塑像壁画传统修复工艺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20年9月,牟常有入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二届薪火相传暨匠心扶贫,与爱同行——寻找匠心传承,助力扶贫杰出贡献者”杰出个人。

  通讯员白志刚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哈丽娜文/图

稿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柳杨春
-->